技术文章

Technical articles

当前位置:首页技术文章高压匀浆机的工作原理

高压匀浆机的工作原理

更新时间:2025-10-25点击次数:58
  高压匀浆机的工作原理基于高压射流与物理效应的协同作用,通过高压泵、匀浆阀及碰撞环等核心部件,将物料细化至纳米级并实现均匀分散。其核心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:
 
  一、高压加压与射流形成
 
  高压泵的作用
 
  高压匀浆机通过高压泵(如正向排代泵)将物料(如细胞悬浮液、乳浊液或悬浮液)加压至数十兆帕(通常为50-70MPa,工业级可达140MPa)。高压泵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柱塞的直线运动,推动物料通过狭窄的匀浆阀通道。
 
  射流喷射
 
  物料在高压下被强制通过匀浆阀的针形通道(环隙),形成高速射流(速度可达450-1500m/s)。这一过程使物料获得极高的动能,为后续破碎与分散提供基础。
 
  二、物理效应协同破碎与分散
 
  当高速射流从匀浆阀喷出后,会撞击到特制的碰撞环上,引发以下三种物理效应:
 
  空穴效应
 
  射流在高压下突然进入低压环境,压力骤降导致液体中溶解的气体迅速释放,形成微小气泡。这些气泡在溃灭时产生局部高温高压(可达数千个大气压),形成冲击波,对物料颗粒进行冲击破碎。
 
  撞击效应
 
  高速射流直接撞击碰撞环,产生强烈的机械冲击力。这种冲击力可直接破坏细胞壁、颗粒团聚体或大分子结构,使其解离为更小的单元。
 
  剪切效应
 
  射流在通过匀浆阀间隙及撞击碰撞环时,流体层间产生高速相对运动,形成巨大的剪切力。剪切力可撕裂细胞膜、破碎颗粒或拉长分子链,进一步细化物料。
 
  三、均匀分散与排出
 
  粒径细化与均匀化
 
  在空穴效应、撞击效应和剪切效应的协同作用下,物料颗粒被细化至纳米级(如100nm以下),且粒径分布均匀。对于细胞破碎应用,破碎率可超过95%,胞内物质(如酶、蛋白质)得以释放。
 
  稳定乳化与分散
 
  对于乳浊液或悬浮液,高压匀浆机可将其加工成稳定的液-液乳化物或液-固分散物。例如,在食品工业中,可将植物蛋白、果汁或乳制品细化至均匀状态,提升口感与稳定性。
 
  自动排出与循环处理
 
  细化后的物料通过出料阀自动排出,完成单次处理。对于难破碎物料(如酵母细胞或高浓度悬浮液),可通过循环系统多次通过匀浆阀,以提高破碎率或分散效果。
 
  四、关键参数控制
 
  压力调节
 
  通过调整匀浆阀的开口大小或液压控制系统,可精确控制操作压力(50-70MPa为常用范围)。压力升高可增强破碎效果,但需平衡能耗与设备磨损。
 
  温度控制
 
  高压处理可能因摩擦生热导致温度升高,对热敏性物料(如蛋白质或酶)造成损害。因此,设备通常配备冷却系统(如干冰调节或夹套冷却),将出口温度维持在20℃左右。
 
  循环次数优化
 
  对于难破碎物料,需通过多次循环处理提高破碎率。例如,酵母细胞需循环2-4次方可达到90%以上的破碎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