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
News Center

当前位置:首页新闻中心切向流过滤中浓差极化现象的成因与应对措施

切向流过滤中浓差极化现象的成因与应对措施

更新时间:2025-07-08点击次数:9
  切向流过滤(Tangential Flow Filtration,TFF)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、食品工业和水处理等领域的膜分离技术。相较于传统的死端过滤,TFF通过液体沿膜表面平行流动的方式,有效减少了滤膜堵塞问题,提高了过滤效率。然而,在实际操作过程中,TFF系统仍面临一个普遍的技术难题——浓差极化现象(Concentration Polarization)。
 
  一、浓差极化现象的成因
 
  浓差极化是指在过滤过程中,由于溶质或颗粒物被膜截留,在膜表面附近形成高浓度区域,导致膜两侧的浓度梯度发生变化。这种现象并非膜污染,但会显著降低膜的通量和分离效率。其主要成因包括:
 
  1.溶质在膜表面的堆积:随着过滤进行,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、多糖等逐渐在膜表面富集,形成一层“凝胶层”;
 
  2.剪切力不足:当流速较低时,膜表面的滞留层加厚,无法有效将截留物质带走;
 
  3.操作压力过高:过高的跨膜压差虽然能提高通量,但也加剧了溶质在膜界面的积累;
 
  4.溶液粘度高或固含量高:这些因素都会加剧浓差极化的发生。
 
  二、浓差极化的影响
 
  浓差极化不仅会导致过滤通量下降,还可能引起以下问题:
 
  1.增加操作能耗;
 
  2.引起非特异性截留,影响目标产物的回收率与纯度;
 
  3.加速膜污染和结垢,缩短膜使用寿命;
 
  4.影响过程稳定性,增加工艺放大难度。

 


 
  三、应对浓差极化的措施
 
  为了减轻或避免浓差极化现象,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:
 
  1.优化流速与剪切力:适当提高切向流速度,增强对膜表面的冲刷作用,有助于减少溶质堆积。
 
  2.控制操作压力:选择合适的跨膜压差,避免因压力过高而加剧浓差极化。
 
  3.采用脉冲式操作:间歇性改变流速或压力,有助于破坏膜表面形成的浓差层。
 
  4.使用抗污染膜材料:选择具有低吸附性和亲水性更强的膜材质,可减少溶质在膜表面的附着。
 
  5.预处理料液:通过离心、微滤等方式去除部分大分子或颗粒物,降低进料液中的固含量。
 
  6.定期反冲洗或回流操作:有助于清除膜表面沉积物,维持通量稳定。
 
  浓差极化是c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,但通过合理设计工艺参数、优化操作条件及选用合适膜材,可以有效缓解其负面影响。对于从事生物分离、蛋白浓缩或疫苗纯化的研究人员而言,深入理解并掌握浓差极化的控制策略,是提升TFF工艺效率与产品质量的关键一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