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连续脂质体挤出仪使用前准备
设备清洁
使用前需对挤出仪进行彻底清洁,避免杂质污染样品。
清洁方法:
酒精清洗:用无水乙醇擦拭设备表面及内部接触样品的部件(如注射器、滤膜支架等)。
高温清洗:若设备支持高温灭菌(如部分型号的挤出腔体),可设定高温程序(如121℃、20分钟)进行灭菌处理。
干燥处理:清洗后用氮气吹干或自然晾干,确保无残留液体。
滤膜安装
滤膜选择:根据目标粒径选择合适孔径的聚碳酸酯膜(PC膜),常见孔径为50nm、100nm、200nm等。
安装步骤:
将膜支撑系统的两个塑料单元分开,将O形环侧向外插入钢制外壳,顶部留几毫米间隙。
在O形圈上铺一层或两层PC膜,确保膜平整无褶皱。
将另一个塑料单元放入外壳,使膜夹在两个O形环之间,通过检查孔观察膜是否居中。
手动安装端盖,轻轻压紧膜,避免过紧导致支撑系统或膜损坏。
样品准备
脂质体制备:
薄膜分散法:将磷脂溶解在有机溶剂(如氯仿)中,旋转蒸发除去溶剂形成脂质膜,再用水相水合膜并振荡(手动或机械振荡器)生成多层脂质体。
其他方法:也可采用溶剂注入法、逆向蒸发法或微流控技术制备粗脂质体。
预处理:若样品中含大颗粒或聚团,需先用超声或高压均质机均质处理,避免堵塞滤膜。
二、操作步骤
样品装载
将制备好的脂质体溶液倒入玻璃注射器中,确保无气泡。
将注射器连接到挤出仪的进料口(膜支架上),轻轻按压注射器至停止,顺时针旋转四分之一圈密封。
挤出过程
动力源选择:
手动挤出:均匀推动注射器活塞,力度沿注射器方向,避免偏斜导致漏液。
气动挤出:以氮气或压缩空气为动力源,通过气缸增压推动活塞挤出样品。
挤出方向:
完成一次单方向挤出后,交换两只注射器位置,继续挤出直至达到目标粒径或更换孔径更小的滤膜。
挤出次数:一般配方需挤出3-10次,探索最佳工艺条件。
参数控制
压力与流量:通过调节动力源(如氮气压力)控制挤出压力,确保脂质体膜均匀形成。
温度控制:若样品对温度敏感,可将注射器放入水浴中,根据实验需求设定温度(如25℃、37℃)。
粒径监测:挤出过程中可取样用粒度仪监测粒径变化,及时调整挤出次数或滤膜孔径。
三、使用后处理
设备清洁与保养
滤膜拆卸:挤出完成后,拆卸滤膜,用清水冲洗干净,干燥后备用(PC膜为一次性使用,不可重复利用)。
部件清洗:用温和清洁剂溶液清洗注射器、膜支架等部件,再用去离子水冲洗并晾干。
O形圈检查:每次使用前检查O形圈是否有磨损,磨损需立即更换,避免操作时泄压。
样品处理
纯化:挤出后的脂质体需经过超滤等步骤去除未封装药物或杂质,确保产品纯度。
储存:将纯化后的脂质体溶液分装至无菌容器中,4℃保存备用。
四、连续脂质体挤出仪注意事项
操作规范
推动注射器时力度均匀,避免用力过猛导致滤膜破裂或设备损坏。
操作过程中保持注射器方向笔直,防止漏液。
举起或移动设备时注意周围人员安全,避免碰撞。
故障排查
挤出缓慢或无法挤出:
原料药粒径过大,滤膜孔径过小:先用大孔径滤膜均质,再切换小孔径滤膜。
物料温度敏感导致凝聚:调整工作温度(如加热或冷却)。
滤膜通道堵塞:更换新滤膜。
挤出时阻力异常:
滤膜破损:若推动注射器时阻力突然减小,需拆开设备更换滤膜。
O形圈磨损:检查并更换磨损的O形圈。
安全防护
操作时穿戴防护手套和护目镜,避免样品接触皮肤或眼睛。
若使用有机溶剂,需在通风橱中操作,防止吸入有害气体。